楔子

近日引發諸多爭議的台東美麗灣渡假飯店,到日月潭向山觀光旅館BOT、澎湖隘門沙灘、吉貝嶼觀光旅館BOT案爭執多時未果,其背後牽扯到龐大的經濟利益以及複雜的生態環保議題,值得深思。當經濟發展成為評量一國的指標,如何在環境文化保護與國家開發間拿捏妥適,是身為現代公民的我們應持續關注的面向…..

 

本期主題

 

 大地傷痕與怒吼:台東美麗灣開發案與環境正義

 

1新聞報導:台東美麗灣紛擾多年 行政爭訟迄未定案

 

簡介:本文引自苦勞網。

台東杉原海水浴場「美麗灣渡假村」,完工後的命運就沒有像她的名字這麼美麗,反而從1987年起紛擾至今,並在環保團體多方奔走下,與台東縣政府進行長達多年的行政訴訟案。(詳全文)

 

2新聞報導:美麗灣不死 東縣重啟環評

 

簡介:本文引自苦勞網,報導記者:張心華、責任主編:孫窮理。

先動工、再環評、環評被撤銷,今年1月被最高行政法院判決環評無效定讞後,「美麗灣渡假村」2日在台東縣政府重啟環評。透過「開發面積」與「一般或觀光旅館」的定義,8年來,一路規避中央環評,在地方上又被質疑台東縣政府「球員兼裁判」;1日,前環保署副署長、現任國民黨立委邱文彥說,在這個案子上,縣政府曾撤換環評委員、允許廠商切割開發、規避環評,只想讓業者就地合法,呼籲停止環評程序;4日,環保署長沈世宏在立法院報告時,也鬆口承諾將檢討環評法規,如果大型開發位於生態敏感區,一律由中央環評。(詳全文)

 

 3美麗灣社會評論

 

(1)   我有話說─台東要環境經濟雙贏

 

簡介:本文由台東縣長黃健庭撰寫,2012.06.21刊登於中國時報社論,全文可自中時電子報網站閱讀。

 

從小太平洋海岸是我的遊戲場,沙灘撿貝殼、騎馬打仗是我的童年回憶,但當我長大走過其它城市,回頭看台東這片土地人民的生活,老人佔十三.五%,低收入戶比例全國最高、平均家庭所得全國最低、身心障礙人口高達八.九%、平均壽命最低,青壯人口不斷外流。因貧而病,因病而貧。要破除這個可怕的循環,我們需要更多的作為。(詳全文)

 

(2) 請黃健庭縣長 不要複製西部經濟發展的錯誤

 

簡介:本文引自環境資訊中心,作者陳昭倫(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哀憐泰利怪颱對台灣山林海洋無情摧殘的夜裡,讀到台東黃健庭縣長的投書談他對台東發展的願景,感到欽佩。但是,對於黃縣長諸多似似而非,本末倒置的論點,筆者實在不敢苟同。(詳全文)

 

(3)台灣海洋保護區的迷思與希望

 

簡介:本文引自環境資訊中心,作者陳昭倫(澎湖共生藻協會理事長、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海洋佔我們居住的這個星球表面約百分之七十五的面積。因此,與其說是地球,我們應該說是住在「水球」上。這顆水球的海洋不僅是生命演化的起點,更是提供人類最重要的漁業、休閒與能源等資源的場域。從過去歷史的記載就可看出海洋的健康與否脩關著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詳全文)

 

 4延伸閱讀─環境信託

 

簡介:本文節錄自環境資訊中心,作者溫于璇(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環境信託中心)。欲了解更多環境信託議題以及國外生態保育行動,可參考環境資訊中心環境信託專欄。

 

在台灣多樣的氣候環境下,孕育了多樣物種,而物種生存關鍵,即是棲地的完整性,棲息地的改變連帶影響生態系破壞,成為物種滅絕的主因。如何保護棲地並加以規劃管理及建立人與自然交流管道等,皆是保育團體努力目標。(詳全文)

 

大事紀

 

1. 台灣STS學會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申請辦法及執行要點經第三屆第二次監理事會審議通過,此刻正徵求稿件,截稿日2012930日,歡迎踴躍參與,詳情請見http://tw-sts.org/

 

2. 101年度科技政策國是論壇-《科技評估與治理:科技政策的溝通與參與以科學園區為例》,將於2012831日在成功大學醫學院四樓會議室(成杏校區)舉行,歡迎踴躍參與,詳細議程請參考http://ppt.cc/1BVr

 

3. 徵求STS領域近三年畢業的碩博士論文摘要(2010-2012),預計刊登本電子報9月號,來稿請寄(indestructible73@gmail.com 李小姐),歡迎各位STS先進後輩踴躍提供。僅附上2012STS碩博士論文摘要一篇(科學哲學領域)歡迎參考:

 

 中正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

姓名:邱獻儀

題目:生物目的性現象的科學說明之研究

指導教授:陳瑞麟

 

摘要:本論文探討生物目的性現象要如何被理解與說明的問題,主要回答「以目的論來說明生物目的性現象的說明模式是否可被保留?」的問題。目的論通常與「生命現象是超自然創造者有意識設計的證據」之觀點關連在一起。雖然達爾文的演化論被提出之後這樣的想法已被放棄,但生物學家與哲學家們仍然對於該如何說明生命現象的特殊性存有爭論。這反應了三個反對目的論的論題:目的論是(1)科學發展中的錯誤理論;(2)錯誤的意向性投射;(3)與因果說明的架構衝突。

本論文爭論這三個反對論題都無法成立,因此目的論的說明可以被保留。第一章討論生物目的性現象從古希臘時期到邏輯經驗論的思想演變歷程。十七世紀科學革命之前,帶有神性色彩的目的論觀點是主流;科學革命之後機械論興起,在此時代背景下使用目的論來解釋生物目的性現象開始式微,然而在目的論的發展脈絡這邊仍有Paley的神創論、以及後來生機論的目的論。歷史顯示目的論並未因科學進展而被消除。二十世紀初期哲學家朝向化約目的概念的方向來說明目的性現象,如HempelNagel的功能化約方案。然而,目的概念的化約工作遇到難題,使得哲學家朝向使目的論可與科學相容的自然化方向發展。

         自然化目的論希望消除目的概念的神秘性,使其符合因果說明的科學架構。自然化取向從Wright開始,接著是 ComminsMillikanMayrBrandonRuse、與Toepfer。從第二到第四章,本論文一一討論並評析他們的理論觀點,顯示他們的立場光譜雖然分佈在反目的論和目的論之間,但都不能支持消除目的論的必要性。

為了回應第二個反論,本論文第五章回到一個基本問題:被目的論說明的現象究竟是什麼?根據我們的分析,生物目的性現象的目的導向性有三種:(a)生物特徵或器官的目的(局部功能)、(b)生物系統的目的(維繫系統穩定存續的系統功能)、以及(c)局部功能和系統功能趨向生存(功能的來源)。這些現象顯示目的性現象並不是錯誤的意向性投射。又其中的(b)(c)既可用目的論的說明模式,也可以用因果說明的模式來說明:(b)因為可使用整體性的概念來說明、而(c)可使用整體性與適應性的概念來說明,因而是目的論的。有人可能會質問:如果它們可以使用因果說模式,為什麼我們還要保留目的論的說明?這涉及目的論說明、因果說明與科學說明之間的關係。

第六章我應用Giere所提出的模型哲學之觀點來定位科學說明:科學表徵活動是行為人為了特定的認知目的,意圖使用模型來表徵一部分世界的認知活動。在此架構下,目的論與非目的論都是生物學家或認知者為了瞭解生物目的性現象,以不同的認知模型來表徵該現象的科學表徵活動。這蘊含了科學說明的多元主義觀點。在科學說明的模型論觀點下,目的論說明與因果說明不僅不相互衝突,而且都具有不同的認知價值。在科學說明的模型論觀點下,目的論說明與因果說明不僅不相互衝突,而且都具有科學上的認知價值,分別增進我們對生物世界的豐富理解。

      根據本文的分析,由於質疑目的論的三個理由都不成立,因此本文結論說:目的論作為說明生物目的性現象的說明模式,具有保留的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臺灣科技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