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2012年9月1日一場你好大,我不怕!反媒體壟斷」大遊行,引發社會矚目,這場遊行也被媒體喻為繼野百合運動後最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多位專家學者並針對旺中集團併購案可能引發的媒體壟斷、民主破壞和公民監督機制瓦解提出疑慮,以及就未來可能發展和變革進行討論

 

 

本期主題─媒體 傳播 新聞工作發展與挑戰

 

 

旺中併購中嘉案

 

1專題系列一:NCC的智慧與不智

 

簡介:本專題報導引自苦勞網,針對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在7月25日以附款方式通過旺中併購中嘉案,進行深入討論的系列報導。記者:王顥中、責任主編:陳韋綸。詳細內容請參考苦勞網

 

旺中併購中嘉一案的審議長達18個月,直到上週三(7/25),NCC做出附帶3項停止條件的准許處分,也就是一般所稱之「有條件通過」。這3項停止條件包含:旺中必須與中天新聞台完全切割、中視新聞台必須申請營運變更為「非新聞台」,以及中視應設立獨立編審制度。(詳全文)

 

2專題系列二:眾說紛紜的媒體集中度

 

簡介:本系列乃是針對中嘉併購案有條件通過後所引發的諸多質疑和批評進行的討論,各領域專家學者就媒體言論集中化、依法行政和法律侷限的後續發展所進行的討論。記者:王顥中、責任主編:張心華。詳細內容請參考苦勞網

 

台大經濟系的兩位教授鄭秀玲及林惠玲去年(2011)9月投書媒體,以德國媒體集中調查委員會(German Communication on Concentration in the Media, KEK)的計算方式為根據,對旺中併購案若成案,將導致跨媒體過度集中(參見2011/09/05 蘋果日報 「恐怖的跨媒體巨獸」)。(詳全文)

 

3影音分享:「拒絕中時運動10個故事」

 

簡介:由知識界發起的「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邀請10位參與運動的朋友,就本事件發表理念看法,期望透過影像聲音傳達更多的聲音,促成更直接的瞭解以及多元深入的討論,10支短片發表在youtube平台「拒絕中時運動」部落格,更多關於併購案訊息請自部落格或苦勞網查閱

 

4 社論評析:

 

(1)   NCC應公開調查蔡衍明濫用媒體資源

 

簡介:本文於2012.2.14刊登於頻果日報專欄,作者黃國昌(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澄社社長);張錦華(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鄭秀玲(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惠玲(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

 

自《華盛頓郵報》於121日刊出中時媒體集團主席蔡衍明的爭議言論,到27日由知識界所發起「當中時不再忠實、我們選擇拒絕──拒絕中時運動」於立法院召開的記者會,針對已成為目前台灣知識輿論界最為重要的高度爭議事件,在經過十數日「置若罔聞」的沉寂後,中時傳媒集團終於願意「報導」此新聞。然而,其報導方式卻令人錯愕震驚。(詳全文)

 

 (2)   NCC對寒蟬效應無感

 

簡介:本文章於2012.8.25刊登於蘋果日報專欄,作者為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張錦華、林麗雲。全文可自苦勞網蘋果日報閱讀

 

日前旺中媒體集團以錯誤連結和污名化方式報導黃國昌與走路工事件,引起社會反彈。不但導致內部資深記者不滿請辭,中天電視台的自律委員會已有半數以上的外部委員辭職;更有高達數千學生和教師及藝文界人士站出來,對旺中媒體集團破壞新聞專業表達各種譴責,包括向NCC檢舉其自律不彰,並要求旺中集團道歉,回歸新聞專業。(詳全文)

 

STS學術交流

 

醫療歷史領域 

 

簡介:本碩士畢業論文摘要由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洪均燊提供,指導教授王文基老師。透過摘要提供讀者接觸不同STS領域的機會,本研究是以肺結核患者患病後自我療養的經驗為主所進行的歷史研究。

 

題目:「肺病指南」:民國時期肺結核療養與病患角色

畢業學年度:101

摘要

肺結核一直是民國時期各城市罹患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既有的肺結核病患或民眾角度的醫學史研究不多,本研究從讀者投書、醫學知識出版品,以及肺結核名人病患丁福保與陳果夫的著作爬梳肺結核病患經驗與病患角色,整理出治療與療養經驗所具有的集體性與現代性意義。

 無論是西醫或是中醫主持的醫藥投書專欄,都可以看到讀者藉由與專欄編輯對話,吸收或修正自身既有的肺結核知識或印象。病患透過投書專欄尋求診斷,單向接受中西醫提供的治療或療養方法,並依自身經濟與健康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或療養方式,可說是醫藥讀者投書所塑造的一種病患角色。

 在醫療資源不足與經濟困難的狀況下,成藥與「肺病指南」也成為病患的選擇之一。分析丁福保與陳果夫的療養經驗,可幫助瞭解個人經驗如何影響他們對肺病的認識與處置。丁、陳兩人先後罹患肺結核,運用自己的方式治療,或試圖控制病情擴展。丁、陳兩人都對當時的醫病關係或醫療市場有所不滿,認為病患自身要能夠掌握醫學知識或資訊,自訂療養計畫,以減少對醫生的依賴。兩人也藉由自身擁有的社會資源及社會地位,將患病經驗透過著述與大眾分享。

民國時期關於肺結核治療與療養的出版品,各有預設的療養醫學知識、療養的精神寄託、治療方法與醫病關係。撰寫這些文本的作者仰賴各自信仰的醫學知識與特定社會脈絡,將其治療或患病經驗進行自我塑造與自我呈現。透過自我療養書籍或「肺病指南」對讀者或民眾提供不同的療養或治療建議,或將其想像的理想病人角色交付給讀者。在中西文化交會之際,中西醫療知識或專業、醫病關係雖不斷在競逐權力與地位,但這些療養「指南」等文本因著個人選擇的差異或社會背景的影響,產生出數種不同的理想病人角色與療法的指示。

最後,本研究也強調病患或民眾在中西醫學知識與醫療市場的中使用的能動性,認為他們不只是被動接受知識,而是能夠自行研究西方醫療之利弊,用個人或團體力量結合既有的醫療資源來維護身體的健康。過程中,醫病關係與病患的權力也從其他社會文化空間得到更多的延展。

 

科技與歷史領域 

 

簡介:本博士論文摘要由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秦先玉提供,指導教授傅大為、吳泉源老師。

 

題目:「蒸煮」幸福:台灣戰後廚房電氣化發展,1945-1970

畢業學年度:99

摘要:

本論文主題是1945-70年代的廚房電氣化發展。1960-70年代台灣的家庭與廚房生活正經歷著一場物質革命,過程中,廚房電器日漸主導家庭生活節奏。經由分析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演變、電鍋四階段發展史、以及諦造家用電器消費社會的技術,本論文嘗試釐清國家、技術、性別文化,如何相互交織出現現代化家庭的面貌之一,同時,論文也嘗試分析這個過程對於家庭與社會的影響。

 透過本論文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首先是日治到1960年代家庭電氣化文化意涵的轉變:概念上,當代慣稱的「家用電器業」、「家用電器」,從日治到1950年代末期仍未成為一產業分類、或是大量使用的指稱;產業上,戰後電工業發展則以國防軍需、電力建設等為主,民生日用電器仍未成為重點。1960年代初期,電工業者從建構家用電氣器具/業論說,到成立家電部門組織等,逐步全面性轉換了日常生活電器與電氣器具產業意涵,使之承載著性別與家庭意涵。

(二)間熱式電鍋,既是電工業者推動廚房電氣化的試金石,同時,它的誕生過程,更是具體呈現上述戰後電工業發展方向。依據政府協助民營工業方式,呈現出國家並未計畫式發展廚房電器。技術轉移方面,雖然大同電鍋TAC-6與日本東芝ER-4自動電器釜「類似」,但是,兩者誕生的炊煮文化、產業技術與社會脈絡不同,台灣電工業者勢必需要針對轉移的技術進行調整。加工技術、電力政策與飲食文化等因素,共同形塑了電鍋的在地化發展,這些在地化技術並呈現出技術後進國工程師、黑手、女工、女性職員、同仁眷屬、以及女性家政專家的變更、改進等技術能力。另一方面,男性主導的工程師職場文化、美援家政學課程規畫以及科學廚房意識形態,這些因素既侷限女性家政專家參與廚房測試的程度,又間接強化廚房科技朝向適合家戶使用方向發展。

(三) 論文重現1960年代電氣與氣體炊煮系統競爭過程,並以之為背景,解釋當時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持續更新、電爐「失敗」等現象。使用上,鄉村地區農戶與城市地區非農戶不同的電力設備、經濟能力、家庭結構與飲食文化,造成電鍋多功能料理敘事與實際使用情形各行其事。依據職業與族群因素,城市外省中上階層軍公教家庭是第一波電鍋使用者之一;從「工作過程」概念分析1960年代煮飯、電鍋料理家務,上述核心家庭主婦仍須扮演總籌者角色。對比之下,直到1969年鄉村地區農戶家庭的電鍋使用延緩現象,則與家庭型態、飲食文化與炊煮家務性別分工相關,最後,廚房電鍋化的影響也表現在貶抑婦女的炊煮技術。

(四)廚房電氣化推動過程,電工業者面對種種不利實況,包括國民所得不高、有限內銷市場、工業發展為重的電力政策、工業發展優先的節約消費主張、以及不熟悉家用電器的使用者等,電工業者首先從意識形態著手,將日常生活電器「奢侈品」形象除魅,繼之,採用「第一次生產力運動」期間,自美、日轉移的廣義市場行銷技術,電工業者大量「製造」了一套性別化的「廣義技術」,諦造了家電器具消費社會,以利廚房電氣化推動。

 

關鍵字:家電(業)範疇、電鍋、婦女炊煮技術、美援技術轉移、幸福電化家庭

 

 

大事紀

 

     1.台灣STS學會王玉豐年輕學者論文紀念獎,申請辦法及執行要點經第三屆第二次監理事會審議通過,此刻正徵求稿件,截稿日2012930日,歡迎踴躍參與,詳情請見http://tw-sts.org/

     2. 徵求STS領域近三年畢業的碩博士論文摘要(2010-2012),預計刊登本電子報10月號,來稿請寄(indestructible73@gmail.com 李小姐),歡迎各位STS先進後輩踴躍提供

    3.2013年第五屆台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將於2013年3月23-24日,假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系(臺大水源校區)舉辦,廣徵年會摘要,收件截止日期至2012年11月1日止,歡迎STS同好踴躍投稿。詳情請見http://www.tw-sts.org/

    4. 為了擴大學術交流,讓 STS 會員瞭解彼此間的學術成果,我們徵求近兩年(2011-2012)STS領域學者於《科技、醫療與社會》和 EASTS之外的其它相關學術期刊中已發表的中文論文摘要。

    5.二十世紀初期日本的「精神療法」:自我、修養與心理治療演講將於10月5日下午2點於中研院人社中心B202會議室舉行,講者巫毓荃醫師(耕莘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前往參與,詳情請見http://www.rchss.sinica.edu.tw/hygiene/app/news.php?Sn=737

    6.2013年泛太平洋科技與社會網絡學術研討會(Asia-Pacific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Network ,APSTSN),將於2013年7月15-17日於新加坡大學舉辦,歡迎踴躍投稿,詳細投稿方式及議程請見http://ppt.cc/OyW_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南臺灣科技與社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